你也被騙過嗎?

根據刑事局統計,2023年一整年民眾「被詐騙」金額累積高達88.78億元,創史上新高,而詐騙案件發生數前三名,依序為假投資、假網路拍賣及解除分期付款,其中,假投資已連續三年蟬聯詐欺財產損害金額第一名。內政部提醒,投資必定有風險,在投資前應先做足功課,並循政府認證的官方管道進行投資,任何號稱有「內線交易」、「穩賺不賠」的管道一定就是詐騙。《網路溫度計DailyView》今天根據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輿情分析系統,統計整理近一年來的十大常見詐騙手法,提醒民眾遇到任何單位要求轉帳、客服或銀行通知異常要求操作個資,都應謹慎防範。

No.10 假冒親友借款

假冒親友借款的詐騙手法,通常是詐騙者冒充受害人的親友,透過電話、社交媒體或簡訊聯絡,聲稱自己遇到緊急情況,例如生病、車禍、急需醫療費或旅行被困無法回國等,以騙取金錢。詐騙者會使用受害人親友的個人資訊,使對話看起來更真實,甚至偽裝成親友的語氣和語法,增加信任度。部分詐騙者還會使用改號軟體,使電話顯示為受害人熟悉的號碼。民眾若遇到此類情況,應立即透過其他聯絡方式確認真偽,切勿急於匯款,以免落入詐騙圈套。

1月傳出一名有財經背景的翁姓男子,寄發假餐券、假旅遊補助給有房產的親友,藉以代為兌換拍下或取得對方身份證件後,再製造假本票,聲稱與對方有債務糾紛需調解,隨後教唆同夥假扮是被害人的委託人,同意將房產過戶供抵債。對此,有網友表示,「這麼簡單就可以詐房了喔?」「這沒法律漏洞或機關內神通外鬼嗎?」。

No.9 假冒政府機關或公務員

假冒政府機關或公務員的詐騙手法常見於電話或簡訊,詐騙者通常冒充檢察官、警察或稅務人員,告知受害人涉及刑事案件、帳戶異常或欠稅等問題,威脅可能面臨法律責任,進而要求受害人轉帳或提供個人資料。他們會利用專業術語和偽造文件,增強可信度,甚至假冒官方電話號碼來混淆受害人。面對這類情況,民眾切勿輕信,應立即向官方機構查證,並切斷通話,以免上當。

8月傳出兩名台灣籍男子在日本假扮警察,對一名高齡80多歲老人電話詐騙,謊稱有逮捕令,「如果要洗清嫌疑,需要預存現金,如果不方便拿現金,用金條也可以」,成功騙取對方價值約800萬日圓(約新台幣178萬元)的金條,遭到日本警方逮捕。有網友表示,「詐騙國家名不虛傳」、「拜託重判,回台灣會放出來」。

No.8 解除分期付款

分期付款詐騙常利用消費者對金融流程的不了解,假冒銀行、電商客服或金融機構,以帳戶異常、購物付款出錯等理由來引起受害者緊張,並以「協助解除分期」為名義誘導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或金融訊息。常見步驟包括要求受害者提供信用卡號碼、OTP驗證碼,或指示轉帳測試帳戶等方式進行解鎖或解除分期,但其實是轉走受害者資金。此外,詐騙者還可能要求安裝假應用程式以遠端操控設備或竊取資料。防範此類詐騙,應避免輕信陌生來電或訊息,並與銀行或平台客服直接核實。

2023年12月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,自己收到健身房人為疏失錯誤扣款的電話,在假冒的銀行員指示下操作ATM,被騙走10萬元,引起網友討論,「人為疏失亂扣款,是店家要賠你好嘛」、「聽到電話叫你去按ATM就是詐騙」。

No.7 假租屋

假租屋詐騙的常見手法包括冒充房東或二房東在網上發布低價、條件好的房源,吸引受害者聯絡。詐騙者通常會要求租客先支付訂金或押金,並提供虛假的租約或房產證明照片。若受害者猶豫,詐騙者會以很多人看房催促匯款,製造緊迫感。當款項到手後,詐騙者隨即失聯,讓租客無法入住或退回款項。租屋者應親自核實房東身份並確認房產證明,避免直接匯款。

2023年12月一對歐洲夫妻來台看到屬意的出租房致電房東,對方表示,這物件相當受歡迎,如果確保可以入住,要在看房前付一個月房租當押金。由於這對夫妻不熟悉台灣租屋規定, 於是就立即匯款,隨後房東不再回覆訊息,他們立即察覺到遇到詐騙。有網友表示,「FB租屋詐騙不是新聞了」、「恭喜體驗台灣名產詐騙」。

No.6 假冒公益募款

假冒公益募款通常會利用人們的同情心,假借慈善或公益名義詐騙。詐騙者可能偽裝成知名慈善團體,透過社交媒體、電子郵件或街頭募款活動等方式,發佈煽情故事或急需幫助的照片,誘使人們捐款。大家避免受騙的最好方法是核實該組織的合法性,或透過可信渠道直接捐款給知名慈善機構。

三重厚德派出所員警黃瑋震7月因公殉職,其妻施女在社群平台貼出個人郵局帳戶募款,引起許多人質疑是否詐騙,更有網友直批消費死者。後來施女出面澄清,並表示後續捐款事宜將委由「三重分局」全權處理,對此,有網友表示,「因公務意外死亡為何要民眾捐款?」「因公殉職,撫卹金很高,應該把錢捐給真正弱勢族群」。

No.5 假抽獎

假抽獎詐騙通常透過簡訊、社交媒體或電子郵件通知受害者「中獎」,以高額現金、名牌商品或免費旅遊,來引誘受害者點擊連結。這些連結會導向釣魚網站,要求輸入個人資料、銀行帳號甚至信用卡信息,藉此獲取受害者個資或詐取款項。有些假抽獎甚至會要求受害者支付「手續費」或「運費」,並在支付後再也聯繫不到人。

另一種抽獎活動詐騙是騙取受害者認為每人中獎機率相同,投入金錢或時間完成任務後,才發現有些人重複中獎。10月財政部網路活動吸引9萬多人參加,有網友比對各期中獎名單,發現iPhone、iPad等大獎有4人重複中獎,引發外界質疑抽獎活動舞弊,有網友表示,「統一發票是不是該查一下了」、「這一定是沒分好,才會有人密吿,不然不會有人主動去查的」。

No.4 假徵才

假徵才常用手法有高薪誘惑,以高薪、低門檻等條件吸引求職者,特別是強調無需經驗,讓人容易放下戒心,還有要求求職者先支付保證金、手續費或購買工作設備等名義費用,收款後即失聯。詐騙者可能以背景調查或身份驗證為由,要求求職者提供個人信息,如身份證、銀行帳號,並用於詐騙或販賣個資。

大家可以透過核實公司資訊,查詢公司的官方網站、聯絡方式、評價等資料,確認是否為合法公司,避免遇上假徵才。前立委鄭運鵬不滿民眾黨發言人徐千晴,在臉書發文嘲諷辦公室徵才廣告,不揭露資訊「猶如詐騙集團讓人卻步」,提告求償,結果2月二審宣判,他逆轉告贏徐千晴。對此,有網友表示,「當政治人物還怕人家罵」;但也有人認為,「(徐千晴)沒有查證就亂發言」。

No.3 假投資

假投資詐騙通常以「快速獲利」為誘餌,吸引受害者投入資金,手法包括假裝高報酬、保證回報,或利用假投資平台誤導投資人。詐騙集團往往會展示成功案例或投資獲利證明,讓人誤信投資方案安全可靠。此類詐騙常透過社交媒體、交友軟體或熟人介紹接近受害者,並持續用利多消息催促加碼投資。當受害者投入大量資金後,詐騙者可能以手續費或解鎖費等名義要求額外匯款,最後直接切斷聯絡。投資者應保持警覺,避免在未經查證的平台上投資,特別是對於聲稱高回報、低風險的項目更需謹慎,以防上當受騙。

9月YouTuber Joeman發布一部臥底詐騙群組180天的紀錄片,與新北地檢署合作進行詐騙宣導,有網友表示,「這一定要傳給爸爸媽媽看一下」、「投資聽過最中肯的一句,當他想教你怎麼賺錢,就是他正準備賺你的錢」。

No.2 假網路交友

假網路交友詐騙常以虛假身份接近受害者,聊天建立信任,表現出對受害者的關心和理解,讓受害者放下戒心。接著,詐騙者會編造緊急狀況,如家人生病、急需手術費、投資虧損等,要求受害者匯款相助,並保證會還款或給予高額回報。此外,有些人會假借戀愛為名,說服受害者投資「高收益項目」,實則為騙取資金的虛假平台。受害者往往投入金錢後才發現無法收回,導致財產損失。大家對於太熱情、快速建立親密關係的陌生人應保持警惕,以免受騙。

就連政治人物的肖像也被盜用於交友,前立委高嘉瑜7月臉書發文表示,照片被冒用在各種交友詐騙,對此,有網友表示,「是不是要重視修法把詐欺罪加重到20年,不得假釋,不得特赦」、「港湖女神耶 ,全台灣還有人不認識」?

No.1 釣魚簡訊

釣魚簡訊通常利用受害者的好奇心或緊迫感,發送假冒銀行、電商平台或知名人士的簡訊,內容可能是「帳戶異常、支付失敗或贈品中獎」等,引導受害者點擊附帶的惡意連結。這些連結可能是仿冒網站,一旦點擊進入並輸入帳號、密碼或個人資料,這些敏感資訊就會被駭客竊取。此外,部分釣魚簡訊還會要求受害者下載惡意App,導致手機中毒或被監控。提醒您,可疑網址不要點,切勿隨意安裝來路不明的程式,避免手機中毒。

近年來股市交易超熱絡,詐騙集團將歪腦筋動到財經大老謝金河身上,以謝金河的名義在網路四處詐騙,還稱如果報的股票有跌會「永久退出」,離譜的是就算謝金河本人檢舉臉書也沒用,謝金河直呼,「這是什麼荒謬的世界」。有網友表示,「數位部部長呢」、「臉書檢舉就是個笑話」。

分析說明

本研究資料由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輿情分析系統提供,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11月11日至2024年11月10日。

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輿情分析系統係擁有巨量資料,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,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,其內容涵蓋Facebook、YouTube、Threads、TikTok、Instagram、新聞媒體、討論區、部落格等網站。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,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相關趨勢討論,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。

本文所調查之結果,非參考投票、民調、網路問卷等資料,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,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。